今天是。欢迎来到南通御福源药业!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(8:00-18:00,周日休息)
400-801-8008
行业资讯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从市场的灵魂,看中药材过剩经济产生
发表时间:2017-08-17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  中华五千年文明,二千多年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,新中国前30年实施计划经济,相比之下,市场经济才短短30多年。中药材市场经济从1984年至今刚刚33年。对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历、体验和经验。更不用说足够的理论修养和提炼升华。

  当前,中药材行业前进到了一个多叉路口,我不知道是谁,走哪条路,最终完成中药材行业现代化的改革。但是,我希望前进,不要倒退走回头路。所以,我把自己对经济大方向的感悟,对计划和市场的理解,和药界朋友一起思考。

市场价格是市场风云变幻的灵魂,价格自发地调节供给和需求,有效地配置资源,创造无以伦比的社会财富。价格博奕,涨涨落落不断地重新配置社会资源,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蛋糕,让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。

一、市场深藏的机秘,价格是核心和灵魂

  走进中药材市场,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广告匾牌。广告语,或令人惊讶叹奇,或令人欲满心动。川流不息的人流,南腔北调,万头攒动。街市两侧商铺栉次鳞比,门前花篮争奇斗艳。门内笑脸款语,琳琅滿目的药材,频送温情。

  什么是市场?市,就是交易,场,就是场所,市场就是交易的场所。这就是中药材市场吗?是,这就是看得见的中药材市场,又叫有形市场。全国17个国家批准的中药材市场,还有星罗棋布的产地市场,组成了中药材交易的市场体系。

  社会进步,科技飞速发展,移动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创造了新的虚拟的交易市场――股票、期货、债券、外汇;还有中药材大宗商品的网上电子商务――电子盘,都是无形市场。

  这样两类市场仿佛是市场经济的两条腿,有形的和无形的,现货和期货的,调配着资本、劳动力、土地等资源,流动着,生产着,流通着,消费着,繁荣着人类社会。

  不过,这只是浮云现象。

什么是市场的本质?一句话,市场是能够形成价格机制的地方。市场机制,一言以蔽之,就是价格机制。如果没有自由竞争产生的均衡价格,就没有市场。且看,价格分分秒秒被供需矛盾冲击,不停地波动而调整,同时又反射到供给和需求的调整,从而最优配置资源——所以,没有自由的价格就没有市场,市场是产生价格的地方。

  买者砍价,卖者还价,都在围着价格转。药农跟着市场价格种什么种多种少。长途贩运的倒爷从农户中低买到市场高卖;囤积商紧紧地盯着价格,还盘算着远期价格,做着涨价梦;供应商和厂家屈指计算着进价和收益。 可见,价格是市场的中枢,市场的核心,市场的灵魂。

  因为价格,有人笑,有人哭。有人圆了发财梦,有人梦醒一场空。有人上天堂,有人下地狱。这冰火两重天,都是价格造的福,也是它惹的祸。

  价格,既然如此关乎人的贫富生死,社会的繁荣和衰败,那么,价格的秘密何在呢?

二、价格的历史维度——死价格

  研究价格,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观察,有活价格和死价格,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格。

  死价格,1949年至1979年这三十年,中国商品的价格都是死的。价格自已不能涨跌,它没有生命,而是一具玩偶,完全受摆弄的玩偶而已。林林总总的价格,都是由政府管制的,称之谓计划经济,我们当中很多人都经历过。

  粮棉油蛋菜果一律按人定量,小到火柴香烟肥皂洗衣粉,什么都刚好不够,一年到头才能吃饺子。大跃进后两三年困难时期,更是城市商店空空。只要你发现有一个人站在商店门前,一瞬间就排成一条长龙。后来人也立马贴上去排队,根本不管排什么。当前边的人轰地散了,传说卖苹果皮呢,苹果罐头出口了,皮内销。但是巳被前边抢光了,这才散了。很多人营养不良而浮肿,传说农村饿死很多老弱病残,据说全国人口锐减。

  同样,中药材行业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,条条领导三级管理,价格执行牌价。市场是管死的,由各级中药材公司统购统销,不充许私人收购和经营药材,倒药材的被抓到以投机倒把定罪。所以,30年前中药材是紧缺商品,每年国家统计的断供品种都在几百个,甚至大宗常用品种象白芍、黄连、黄芪也紧俏,群众抓一付中药饮片的处方,有时跑遍一个城市的所有药店,都配不齐。

  短缺经济那个年代,吃一冬的大白菜,几乎还要吃小半年,没有什么反季节种植的,见不到黄瓜、茄子、西红柿、豆角……当时政府是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吃菜问题的,要在夏未,就把它当成地方政府的一项重大的中心工作(别笑,是真的),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。从种白菜,到运白菜,再到菜店按户籍人口分配白菜,事事关心。每到冬储大白菜的季节那情景是非常壮观的,菜店堆积如山的,大车小辆运的都是大白菜,就是大白菜的山岳连着海洋。一座城市的街上,一座座楼房的楼道,家中的阳台,统统是大白菜,名符其实的大白菜的海洋——这今人很难理解,上至领导下至菜农,都是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。但为什么就是这样费力不讨好,商品总是单一而短缺呢?

  历史己经证明:近百年来,凡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,象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,古巴,今日北朝,以及我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,都是因计划而短缺。所以,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——计划经济就是短缺经济。因为,计划经济是管制经济,政府对经济做计划,按计划组织社会的生产、流通和消费。一切价格都是计划价格,是死价格。说句最通俗的话:计划赶不上变化。社会经济活动,大千世界,复杂纷纭,政府人为的管制不如放手,计划不如市场。

  实施计划经济,一只看得见的手,在乱弹微观经济之琴。

三、价格的现实维度——活价格

  价格,是活的。在市场中,价格是自由的,自主的,自发的,不断的变化调整,供给和需求矛盾斗争的结果决定了价格,就叫均衡价格。均衡价格又反作用于供给和需求,供给和需求自发地调整,不断地由失衡,到再均衡,调动社会经济话动。

  所以,相对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,市场对经济的作用称被为看不见的手。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的,是英国经济学家,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,亚当-斯密提出的——说通俗一点:看不见的手,本质就是价格机制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价格。

  我国八十年代初,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取消管制,放开价格,从此,神州大地价格有了生命,活了。活价格彷彿忽如一夜春风来,则商品的大千世界千朵万朵梨花开。

  我亲身经历了关健的价格改革,当年称为价格闯关,1988年那个闯关年,管制价格一放开,的确产生了改革阵痛:因为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,商品供给不足;另一方面,被证票捆梆几十年的购买力,一旦解放,崩发出天量的购买力需求,还有恐慌的羊群效应,故而供不应求的矛盾瞬间爆发了,恶性通胀了。老百姓去商店抢货(给钱的),疯狂得吓人,什么都抢,连火柴、食盐都抢,能抢多少抢多少!

  1988年的价格闯关,中药材市场价格疯狂了!大宗家种药材普涨,沙参由7元涨到24元,板蓝根从3元涨到24元,贵重药材牛黄由8万涨到26万,广犀角由3千元涨到3万。这年春天开始爆涨,夏天达到高潮。当时,一个普通人的工资每月不足百元,而药价和工资比窜上了天。

  当然,通货膨胀极大的刺激了生产,短暂的阵痛过后,市场经济自我修复,自我调节。商品空前繁荣起来,商店五光十色,琳瑯满目,应有尽有!同时,中央宏观调控,加息,扑灭通胀之火,价格改革成功!

  政府官员不必再操心大白菜了,政府这只有形的大手退出微观市场了。市场反而啥都不缺了,反而繁荣了。一年四季买菜挑花眼,冬季也有春夏秋才有的新鲜的蔬菜,还有新品种如枣大小的圣女果,黄色红色的彩椒,如白菜的小娃娃菜,指大的小黄瓜,不辣而微甜的小白萝卜,西兰花菜,不胜枚举,成了百姓一年四季的家常菜。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,城市告别了冬储大白菜,告别了吃一冬大白菜的岁月;乡村人告別了秋季腌制一大缸咸白萝卜,告别一年以咸菜为主菜的岁月——这是什么力量?国还这个国,党还是共产党,只是经济体制改革了!

  一只看得见的手退出微观经济,一只看不见的手,神奇地发挥作用。经济学家称之谓市场机制,其实就是价格机制,自然而然地发展生产、繁荣经济、造福百姓。它就是活价格。

  活价格的神奇之处何在?

四、价格机制――调节供给和需求

 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,一部微观经济学,核心就是供给和需求。有人调侃:教会八哥说两个词,供给和需求,八哥就变成经济学家了。

  供给、需求和价格,这三者要放在一个思考箱中,同时分析研究。二分法,一分为二,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,推动物质和精神世界发展变化。其实,经济活动也有三足鼎立,也可三分法,以便全面深刻认识市场机制,认识市场经济令世界空前繁荣的本质!

  价格、需求和供给,三要素是对立的统一。即各自是独立的一方,价格就是价格,需求就是需求,供给就是供给。但是它们又是在一个经济大框架之中,谁也离不开谁,互相对立,互相依存。他们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的,也可以讲,他们之间的力度也可以互相转化。

  供不应求,价格必然上涨,则需求减少,则供给增加,此时此刻供求再度均衡,价格也不涨了;供大于求,价格必然下跌,需求增加,供给减少,此时此刻供求又达均衡,此时价格也不跌了。看看这种自动的调节,不用扬鞭自奋蹄,多么美妙。可以肯定,供给和需求都是受到价格的作用,自发地进行增减调整,从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。

  中药材界有时大谈“ 缺口论”,认为某品种有供不应求的缺口存在,其实这种思维方法是形而上学的,静止地孤立地计算需求量大和供给量小,就下结论有供不应求的缺口。不过是刻舟求剑,其实,船在行水在流。计算的缺口,是在一定的价格不变条件下,一旦这个条件变化,则价格上涨,需求减,供给增,所以,就看不到缺口。当价位在45元时需求万吨,市价拉升到18O元时需求就是4000吨,价格的拉升使供需再度平衡——这种案例,在当前药材市场上屡见不鲜。所以,当资本不是顺势而为,而是強势拉升价格,那就是自已催生了自己的掘墓人。

  静止看见的缺口,被自己的真金白银垒平了。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,是不可抗拒的规律,是客观的,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。中药材市场2016年这一拨小牛市延续至今,资本的力量被捧上了天,只见资本吃肉喝酒,不见资本东倒西歪。天命不可违!人为的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,拉升中药材价格,可以风光一时。但是,恰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你的拉升,是拉升你的货物成本,拉升高价拉低需求,你的大货卖不掉,又拉高刺激生产,越拉货越多,硬挺下来终崩盘——如何收场呢?只会让疯狂炒作的资本走到悬崖边上。

  市场经济,不是资本的手创造价格,而是看不见的手,在指挥着社会生产什么,生产多少;同时,指挥什么人消费,消费什么,消费多少。市场经济,就在这只手的美妙绝伦的弹奏中,有条不紊的繁荣进步的。

五、价格机制――激励和惩罚

  市场经济学设立了一个前提条件:人是利已的,但是,“ 出利已之心,开利他之果”!市场经济学创建者亚当-斯密在“ 国富论”中有一段话,第一次讲述“ 利已利他”之论。市场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奋斗,而初始目的不是为他人,生产自己最具优势的商品,和他人交换,却反而让社会商品极大丰富起来,最终达到了利他的效果。

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全为利往。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,彷佛是一个万能的主。市场的主,不是上帝,不是佛祖,但是胜似上帝,胜似佛祖,因为上帝和佛祖的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以今世之为,惩来世之人;或上天堂,或下地狱。而市场的主――价格产生的奖惩,就是现作现报。

  价格是活的,忽尔变为涨价的胡萝卜,忽尔变为跌价大棒。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,生产者、经营者就是一头毛驴。不是被戴上眼罩拉磨转圈圈的驴,而是奋蹄前行的驴。这头驴,是怎样不用人扬鞭自奋蹄的呢?涨价盈利的胡萝卜在前,引诱这头驴前行;跌价亏损的大棒在后,惩罚庸懒倒退,也不客气地抽打踩错了节奏的失误。市场是公开公正公平的,又是无情残忍的。丛林法则,适者生存。奖励先进,淘汰落后。于是,市场竞争充满了创新,活力,不断去旧布新。市场大江东去,浪淘尽市场风云过客,推崇一代风流人物。滚滚市场江长大浪,裹挟着欢笑和泪水,依旧东流去。

  这就是市场机制,也就是激励机制。也可以说是活价格,最终创造GDP的密秘。

六、市场经济的主旋律――生产过剩

  市场经济,由于价格机制,可以自发地调节供给和需求,达到最优配置社会资源;由于价格机——可以自动奖励和惩罚社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参予者,这架人类复杂的经济活动的机器运转,就高效率低成本地创造着前无古人的社会财富。所以,市场经济,相对于计划经济,本质上就是过剩经济。

  中国起步于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,在经济体制方面,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,渐进式的变革。这才有了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,而且弹指一挥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从此,中国告别了短缺,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,开始向发达国家迈进。北上广深及各个大中城市,高楼大厦堪比肩美国纽约;我生活的保定,堪比望加拿大首都渥太华。在高速高铁方面,更是将美、英等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脑后;私家车普及到三四线城市;吃更是讲究,没人再冬储大白菜了,日常三餐,一年到头吃腻了鸡鸭鱼肉,开始崇尚吃素。海参、大闸蟹、燕窝,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;衣着光鲜艳丽,追求时尚变为追求个性。衣料却越用越少,不是为了节约——这个,你懂的。

  事实无语,但是有目共睹。市场经济体制,创造了发达国家近二三百年的经济繁荣,也创造了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翻天复地的奇迹,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!

七、国内中药材市场,同样是过剩经济

同样,中药材行业也是高速发展的30年。人所共知的数字和成绩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只强调一点——中药材行业,农业生产、商业流通,深加工和终端销售,已经是市场经济,而且比较其他垄断行业,是更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。这样,如果我们站在这个经济体制的高度认识,那么,中药材的生产总体上是过剩的,中药材市场全局认识一定是买方市场。

  若单纯以价格判定牛熊,那么中药材大批发市场一般说是牛短熊长。30多年中药材大批发市场的呈现周期性的走势,5年一个小周期10年一个大周期。5年一算,牛市不足2年,熊市3年多;10年累计一算,牛市不足3年,熊市长达7年多。既使牛市来了,一拨普涨过后,真正供不应求的明星品种,不过是孔乙己吃的小蚕豆——多乎哉,不多也!

  很多朋友心里很清醒,当今从千百个中药材品种中,寻找一个真正供不应求的品种,是千百万药商心中的梦!上一个周期2005―2007年曾经的一次牛市,过后细细思量,其紧缺的不过是三七、太子参和党参而已。而且还不仅仅是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原因,天灾减产起了推波助澜作用。寻找短缺品种,那正是: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愁得人憔悴。蓦然回首,空无一个真正供不应求品种,在那灯火阑珊处!

  很迷茫和困惑:为什么?

  因为中药材的市场经济本质决定了,中药材一定是过剩经济,一定是买方市场。当然,30年来,从出生,到成熟,有一个过程。但是,越成熟的市场,越是供需自动调整的,越让投机者难寻可趁之机——只有这样的清醒,才不会在大势中迷失。

  为了加深对市场经济本质的理解,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屡屡成为明星的黄连:在2000年至2003年曾经市价高达200元以上,最高价280元。虽然涨价期长达5年,可是,它的高价前的低谷期长达10年以上,低价时间是高价时间的2倍。其实大户于1998年进场,又提前结束了低谷期。这样的明星品种,在当年普涨中也是凤毛鳞角——这恰恰说明,市场经济的中药材行业,供应充足,品种齐全,已成为当代中药材市场的主旋律。

  再说一个更为典型的白芍:1993年的白芍每公斤3元,到1998-1999年曾经炒到15-18元。按理说白芍生长周期长达3-5年,既使出现几十元的高价也不太为过。当年曾出现四大庄家联袂炒白药之壮观情景,其中有广东人,安国制药厂的,亳州酒厂的,浙江东阳人更是忠心耿耿,但就是炒不起来。而后2003年又回落到3元多,直到再一个繁荣期到来,价格就涨到15元上下。多次反复炒作,无数人喊的没库存。实际上,白芍30年——何时紧缺到一货难寻呢?

  说到底,这就是中药材市场经济的神奇之处,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,按排着复杂庞大的经济活动,价格自我调节供需,价格自发奖惩每一个参予者,参予者为自己的利益千思万虑又去旧布新,这时的经济就是过剩经济。

  其实,不难理解,当一个品种从最低价格起动时,看不见的手就开始运作了,恢复生产,减少需求,于是就仰制价格进一步上涨;若调控不到位,价格就再涨,直到让生产赶上来,需求慢下来。达到一个新的供求平衡。如若价格高了,生产者在激励机制下疯狂了,这予示一轮供大于求开始了。这时,看不见的手将反向操作,跌价打击生产,低价促进需求——这就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之神奇之处,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运行。跌价要理由吗?你可以举出千条万条雄辯的理由,证明涨价――天价――再天价。但是,市场经济下,一句话,危机是来自繁荣,天价之中已经怀着地价的孕胎!

  总而言之,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价格机制和价格激励机制,它曾经且正在创造人类的经济奇迹。这仅仅是一枚硬币的一面,这是正面。市场也不是完美的如鲜花艳放,它也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!这就是一部市场经济史,白纸黑字,不容否认;当然,还有两极分化,社会矛盾,是市场经济这个硬币的另一面,因篇幅所限,今后再议。

  我国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来之不易,没有前30年,沒有短缺,没有经济快到了崩溃的边缘,没有亚洲四小龙的超越,也就没有全党全民的共识——打开国门,改革开放!

  如今,中国经济,中药材行业,又到了经济的多叉路口,不要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,坚持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,中药材行业必然良性发展造福人民;中国崛起,又将惠及人民!


 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辽五味行情疯涨 南五味为何没动静?